-
(一)具有2年以上投資經(jīng)歷,且滿足以下條件之一:
家庭金融凈資產(chǎn)不低于300萬元;
家庭金融資產(chǎn)不低于500萬元;
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于40萬元。 -
(二)最近1年末凈資產(chǎn)不低于1000萬元的法人單位。
-
(三)金融管理部門視為合格投資者的其他情形。
1.冒充領導、熟人詐騙
犯罪分子通過非法渠道,獲得受害人親友的手機號碼、社交賬號密碼,并掌握受害人的社會關系,從而騙取受害人信任,進而編造“發(fā)生意外急需用錢”“資金周轉”“代繳話費”等理由,誘使受害人轉賬。
防騙小貼士
凡是親友間涉及借款、匯款等問題,一定要通過撥打對方常用號碼,或者視頻聊天等方式核實對方身份后再做決定。
2.家人遭遇意外詐騙
犯罪分子假冒醫(yī)院領導、警察、老師、朋友的名義,謊稱其在外地的家人意外受傷害(如出車禍、被人打傷、被人綁架)或突然患疾病急需搶救治療,叫受害人趕快將“搶救費用”或“贖金”打到其指定的銀行賬戶上,以此騙取錢款。
防騙小貼士
接到類似電話應保持冷靜,一定要先與所謂“出了事”的家人主動聯(lián)系,萬一一時聯(lián)系不上,也要和親友商議,也可迅速報警,絕不能按對方的指示匯款轉賬。
3.兼職刷單詐騙
犯罪分子許諾在各種網(wǎng)絡平臺刷得消費記錄后,將返還本金并支付傭金。受害人在完成前幾單任務后都會很快收到回報,但是做更多的任務時,騙子就會切斷與受害人的聯(lián)系,就此消失。
防騙小貼士
用虛假的交易方式刷店鋪信譽本身就是具有欺騙性質的行為,刷信譽的兼職都是騙局。求職者不要輕信網(wǎng)絡上“高傭金”“先墊付”等兼職工作,不要輕信沒有留固定電話和辦公地址的招聘廣告。
4.冒充公檢法詐騙
犯罪分子假冒“警官”、“檢察官”、“法官”等角色,謊稱受害人涉嫌洗錢、販毒等嚴重犯罪,要求配合司法機關工作,誘導受害人將資金轉入實為騙子持有的所謂“安全賬戶”,此類詐騙造成損失金額最大。
防騙小貼士
公安局、法院等司法機關不會以電話形式辦案,逮捕證由公安機關在逮捕現(xiàn)場出示,不會通過傳真發(fā)放,更不會在網(wǎng)上查到。公檢法機關與其他社會單位在電話上并無直接轉接線路,不會出現(xiàn)即轉即通的情況。公檢法機關從未設立所謂的“安全賬戶”,更不會通過電話安排當事人轉賬匯款到“安全賬戶”。
如遇到涉及個人及家人身份信息泄露等問題,要第一時間與家人溝通或撥打相關單位的客服咨詢電話確認,并及時向警方報案。
5.網(wǎng)購退款詐騙
冒充淘寶等公司客服撥打電話或發(fā)送短信謊稱受害人拍下的貨品缺貨,需要退款,要求購買者提供銀行卡號、密碼等信息,實施詐騙。
防騙小貼士
在接到類似冒充網(wǎng)店客服的電話后,一定要去正規(guī)的交易網(wǎng)站核實自己的交易情況是否真的出現(xiàn)了異常。如果網(wǎng)站顯示一切正常,很容易就識破騙局。除此之外,要保護好自己的銀行卡信息,與銀行卡綁定的手機號碼以及發(fā)送到手機上的驗證碼,是網(wǎng)絡支付的最后一道防護屏障,絕不能泄露給陌生人。
6.偽基站詐騙
通過“偽基站”偽裝成移動通信運營商群發(fā)積分兌換或中獎詐騙短信,在短信中附有網(wǎng)頁鏈接,只要用戶點擊就會被要求安裝APP或者直接跳轉至釣魚網(wǎng)站。無論是安裝APP還是跳轉至釣魚網(wǎng)站,都會要求用戶輸入身份證號、手機號、銀行卡號等個人信息。
防騙小貼士
運營商的積分兌換一般是話費、禮品等,絕對不會出現(xiàn)現(xiàn)金形式兌換,更不會要求提供銀行賬號、身份證號、密碼等個人信息。市民收到此類短信應高度警惕,不要隨意點擊陌生網(wǎng)址,更不要輕易安裝來源不明的APP。
7.中獎信息詐騙
犯罪分子通過QQ、短信等方式向用戶發(fā)送中獎提示信息,并利用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設置的虛假網(wǎng)站誘導人們誤入中獎陷阱,詐騙分子以讓受害者繳納稅費、公證費、手續(xù)費等各種名目實施詐騙。
防騙小貼士
接到類似的可疑短信不要輕易回復或輕易按照可疑短信的內容操作網(wǎng)上銀行等,可以登陸機構官方門戶網(wǎng)站或撥打官方熱線電話了解相關情況,在對方要求匯款時,要多方查證、核實情況或多同親朋商議,不要輕易匯款。
如何防范電信詐騙
在這個手機不離手的時代,防范電信詐騙,需牢記四要四不六一律。
四要
1.轉賬前要通過電話等方式核實確認;
2.手機和電腦要安裝安全軟件;
3.QQ、微信要開啟設備鎖及賬號保護,提高賬戶安全等級;
4.網(wǎng)上聊天時要留意系統(tǒng)彈出的防詐騙提醒。
四不
1.不要連接陌生WIFI;
2.不要向他人透露短信驗證碼;
3.不要將支付密碼與賬號登錄密碼設為同一個;
4.不要將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密碼、手機號等“四大件”個人身份信息保存在手機里。
六一律
1.接到陌生人電話,只要談到銀行卡的,一律掛掉;
2.只要談到“中獎了”的,一律掛掉;
3.接到電話,自稱是公檢法稅務或領導干部的,要求轉賬匯款的,一律掛掉;
4.所有短信,但凡讓點擊鏈接的,一律刪掉;
5.微信不認識的人發(fā)來的鏈接,一律不點;
6.不認識的170 開頭的電話一律不接。